
01. 桂东县亲兄弟同圆参军梦
“参军报国是我们兄弟二人一直以来的愿望,这次终于可以实现了!”
哥哥何佰权今年20岁,是湖南劳动人事学院大二学生,弟弟唐勇军今年18岁,是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学生。何佰权、唐勇军两兄弟出生于第一军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颁布地桂东县的一户普通农村家庭,兄弟二人一个随父姓,一个随母姓。
两兄弟的爷爷是60年代服役于新疆边防的老兵,在家庭耳濡目染下,兄弟俩从小就坚定了参军报国的信念。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相互比拼、互相监督,在生活中哥哥处处照顾弟弟,由于家住偏远的农村,上学路程较远,哥哥何佰权担心弟弟在上学途中受人欺负,便等弟弟一起上学,这一等就是两年,两年后两人一同读书上了小学。

哥哥何佰权、弟弟唐勇军入伍
今年6月,兄弟俩大学放假,看到征兵通告后,兄弟俩双双报名参军,如愿以偿以大学生的身份应征入伍。
唐勇军:“我从小就有一个当兵梦,每当电视上看到军人那坚毅的眼神,我就渴望成为他们,我觉得好男儿就应该去当兵。”
何佰权:“我是哥哥,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以身作则,带领弟弟在军营里刻苦训练、努力拼搏,给弟弟当一个好榜样。”
役前训练教官方明:“这两兄弟训练态度端正,能吃苦,肯吃苦,是两个不错的优秀苗子”。
父亲唐汉章:“他们两兄弟能同时参军,这是家族的荣耀,是孩子们人生中一笔难得的经历和财富,我们全家都为他们感到光荣和自豪。”

光荣入伍
他们兄弟俩感情一直都很好,从小到大就没分开过,现在又一起进部队。虽然心里有点舍不得,但我和丈夫支持他们去当兵的决心从来没有动摇过。母亲何淑芳表示,“孩子有机会参军,除了圆他们自己的梦以外,我也想让他们在部队锻炼一下,学会吃苦耐劳。这样以后不管在哪里,做事情的韧劲和毅力都会不一样。”
当兵是义务、是梦想、更是荣耀。面对可以实现从军报国梦的愿望,这对亲兄弟他们不约而同地做出来共同的选择。他们是一对感情深厚的亲兄弟,共同投身军旅;他们是强军路上彼此的好伙伴,相互激励共同进步。在未来,他们还将继续砥砺前行,绝不会辜负自己的理想,更不会辜负国家和人民的信任与期待。
撰稿:周雪峰 郭会枫
02. 隆回县二次入伍好情怀
近日,隆回县人武部训练场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新兵役前训练,仔细看到训练场却是一个新兵在下达口令:“稍息、立正、向右看齐……”
这名新兵叫彭国疆,他是“新兵”同时也还是“老兵”。
彭国疆是2018级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毕业生,在校期间认真学习,刻苦训练,期间参加2017年全国大学生射箭射艺锦标赛个人淘汰赛排名第六,个人排名赛30米第四名。
和很多男孩子一样,彭国疆从小就有一个军营梦,最爱看的电视是《士兵突击》和《我是特种兵》,临近毕业时他毅然报名参军,并于2018年9月入伍,服役于武警部队某部。服役期间彭国疆做事踏实肯干,兢兢业业,军事素质优秀,曾参加支队的侦查救援比武并获得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2021年,因家庭原因而退伍回家。

第一次入伍时的彭国疆
退伍后,彭国疆到邵阳市双清公安分局从事辅警工作,工作期间,他始终以一名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数次出动紧急任务,在其中一次任务中他更是在街头直接飞身扑倒骑着电动车的嫌疑人,被本地媒体广泛传播。
了解到新政策可以二次入伍之后,彭国疆心中突然涌出一个想法:“我能再回到自己热爱的军营吗?我还能再摸摸心爱的枪吗。”他马上与家里人商量,家人非常赞同彭国疆重新入伍,他便毅然再次响应国家号召,参军报名。但彭国疆的朋友们却不能理解,对此他只回答说:“第一次当兵是梦想,第二次入伍是热爱。我忘不了部队的生活,觉得部队更适合自己,我想将我的青春献给我爱的祖国。”

成功捕获嫌疑人
在役前训练期间,彭国疆一直担任“副教官”协助新兵训练,并经常给其他新兵普及部队相关制度与要求,他处处以一名老兵的身份要求自己。对于二次入伍他说:“我会努力学习,更刻苦的训练,熟练掌握军事技能,燃烧一腔热血为国防事业奋斗终身。”
撰稿:文金明 朱雪亮
03. 古丈县祖孙两个都是兵
在古丈县人武部参加役前教育训练的体检政考“双合格”人员中,有这样一位光荣的“抗美援朝”老兵后代,他就是来自古阳镇下溶湾的张淘波。
在新兵欢送大会上,张淘波作为新兵代表发言时说道:“从小受到爷爷的熏陶感染,便立志参军报国,接过爷爷的接力棒,赓续红色基因。”

新兵 张淘波
张淘波的爷爷张本昆于1949年参军入伍,并只身一人深入匪患地区宣传我党我军政策,分化瓦解匪群,荣立二等功。在1951年赴朝作战期间,爷爷张本昆在志愿军47军某炮兵营参与大小战斗30多次,立三等功3次。1953年被抽调参加美、中、朝、韩四国在板门店签订停战协议会议的保卫工作。

老兵 张本昆
爷爷退休后带头在农村宣讲党史、军史和新中国史,而且经常向晚辈们讲述革命的战争经历,将抗美援朝时舍生忘死、抢救伤员,孤身砍树、开路先锋,以及战友罗盛教舍己为人、勇救儿童等故事,其中听革命故事最多的就是孙子张淘波。
爷爷用革命传统、用活生生的事实来教育引导下一代。如今爷爷虽然不在了,但张淘波却时刻铭记数十万英烈忠魂,铭记建国强军的辉煌历史。这次终于能够实现“从军梦”,张淘波表示:一定会珍惜机会,继承并发扬红色血脉,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为强军兴军事业贡献力量。
撰稿:陈平
04. 城步县四代接力同梦想
“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是军人,成为一名军人是我从小的梦想。”
当兵不仅是履行一名公民的义务,更是红色基因的血脉传承。幸运的是,快到征兵年龄上限的谢雄威顺利地通过了严格的体格检查和政治考核,有了步入军营的机会。

在学校毕业时留影
谢雄威是今年从广西玉林师范学院毕业的本科生,所学专业是社会体育指导管理,品学兼优的他曾担任过班长,拿过一等奖学金,毕业后城步县教育局派人找到他,希望他能考取教师资格证进入县一中任体育教师,但他却毅然选择了当兵。“我是带着满腔的热血和全家的期盼去部队的,参军入伍是我家的传承。”一家四代从军,让谢雄威对军营有一种特别的情愫。

谢雄威的父亲谢跃荣
1928年,谢雄威的曾祖父年方16岁便开始了硝烟弥漫的军旅生涯,解放战争期间参加过湘南起义,而后跟随部队一路北上,获得三等功两次,最后在战争中光荣牺牲;祖父谢维瑜1950年服役于原空军卫740部队,在部队期间因军事素质过硬,表现突出,荣立三等功一次,并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父亲谢跃荣1987年服役于火箭军(原二炮)80512部队,在部队期间表现优秀,三级士官转业回来后被安置工作。

祖父谢维瑜当年探亲时与家人合影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这也是一种圆满。从小听着军营的故事长大,谢雄威知道军营生活是艰辛的,但他的向往从未改变。因此,当父亲谢跃荣看到儿子身穿军装、胸戴大红花光荣参军的时候,为儿子竖起了大拇指。因为这不仅是圆了儿子的从军梦,更是爱国报国的革命精神在家族中的传承。
撰稿:唐时健